沉重。這是我看完這部影片的第一個感想,想來也是,它的時空背景本來就不是什麼有趣的設定。其實這裡面有很多我覺得無理或是不屑的地方,例如:為什麼結婚需要父母同意,小孩子也就算了,但影片裡的男女主角就算不算是小孩子,但也不是需要父母顧前顧後的年紀了,為何不讓他們自己決定?喜歡為什麼不說,還搞默默守護這一套,是認為自己條件很好,女主角不看上他只是一時胡塗,時間到了就會自己清醒回歸他的懷抱?畫國旗給人家踩很好玩?很值得驕傲?畫者都不會覺得自己的畫被人糟蹋?還有最重要的是為什麼拿個忘掉的吉他都會死人?......等等之類的問題一大堆,但這也許就是時代的代溝吧?
也是,如果沒有這些代溝,世上就不會有這麼多爭執了吧。從小吵架到戰爭,沒有一個人是從不爭執的。是人都有個性、有底線,而當底線被觸碰時就會有爭執,尤其是長期容忍的人爆發時就越可怕。就像影片中的人民一樣,經過了日治時期的壓迫,情緒早就已經到達極限了,而當知道國軍要來的時候,那原本已經絕望死灰的世界中迎來了一線曙光,而看到有一絲希望──即便那絲希望比蜘蛛絲還脆弱──緊緊的、死命的握住它是人之常情,但現實是如此的殘酷,他們迎接的不是天使,而是惡魔;他們進入的不是天堂,而是地獄。這情緒的落差理所當然的使人民的情緒爆發了。而導火線就是那私煙事件。
有一本小說裡有一句話:英雄是很強大,但當英雄不再願意當好人時,那他們就是最令人恐懼的罪犯。我覺得這句話非常適合這場景。原本是該保護人民的軍人拿起槍械,卻不是對著敵人而是對著本該保護的人民,那是怎麼樣的情景。而這時我們又怎麼要求那些人民們忍耐,也因此臺灣迎來了戒嚴,也在臺灣的歷史中留下一個需要我們反省的二二八事件,即便這不是任何人的錯。
而劇中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也讓我感道悲哀。當愛情受到阻攔,而阻攔者卻是自己的親人。一邊是摯愛、一邊是至親,這該如何選擇?就像是很多戀愛中的女孩喜歡問男孩的問題一樣,「如果我和你媽掉進海裡,你會先救誰?」這似乎是一個怎麼選擇都錯的選擇題。女主角是一個就連我這個女生都會著迷的女人,她有主見、有自信、有夢想也有著女人的纖細、多愁善感、任性;她是活的,而不是像眾多故事中的女主角,完美的像個芭比,我想會不喜歡她的人應該很少吧。男主角......說實話,我看完時對男主角的第一個感想是怎麼有人可以倒霉成這樣啊?!事業受阻、愛情受阻,就連下定決心要和心愛的女人私奔都會因為忘了拿東西而被誤殺,這也太倒霉了吧!他有膽量、有夢想、有能力、有耐心、有包容心,也像大部分年輕氣盛的男人一樣有野心、衝動但也有成熟的一面,如果不論最後的私奔的話,他也算是很體貼的一個男人,但就是沒有機會......還有倒霉多到氾濫。
在那個時代,自由戀愛簡直就像是天方夜譚。而且或多或少還有一點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在,因此女人多半是沒有自主權的,未嫁從父、在家從夫、夫死從子,也是這樣在那時相親是一件很火紅的事情,不知有多少女子因此嫁給了多半只見過幾次面的男人,如果是個好男人那也就算了,但大部分的人其實沒有這麼好的運氣,而父母多半也只看家世背景,對於人品反而沒有那麼樣的注重,也因此有很大一部分的夫妻婚姻不能算是那麼的順利。
在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很多人的無奈,有男女主角為愛情的、有人民為溫飽和安穩的、也有軍人為家鄉、為同伴的......。而這眾多的無奈卻不知如何紓解,於是就一直壓抑一直壓抑而導致如此的衝突和悲劇,就如二二八事件也如影片中男女主角和女主角的父親的衝突進而導致的私奔事件。
衝突至今還持續的在進行中,有如政治政黨們、家庭父母子女之間、人際關係中。這些衝突編織而成的一面網,將我們困在其中,但我們卻全然不知,繼續的在製造一個又一個的衝突。但這也不完全是壞的事情,有「適度」的衝突才有進步。而且,在衝突與衝突之間,我們往往會看見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有著溫暖、有著希望。
BY 靖